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顿教之修法

    入佛之境。此解脱之境也不可执著,也要放下,连放下之念也不起,空空寂寂,自然而然,方为自在。故《金刚经》云:“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,法尚应,何况非法。”此就说明无论是正法或者是非法皆可得,而心也不可存一念,方是真正自在解脱。  此顿教之法门,对外境分别,凡心妄动起念。内外俱寂,才是真实功夫,若以分别之心除烦恼,则烦恼永不可除,若知烦恼本空,则除而自除。唯空心色两法,了我法二...

    世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048759.html
  • 《法普提心经论》----弘一法师

    乐,舍身命财,摄受众生,荷负正法。   愿我能负荷正法已,虽行正法,心无所行,如诸菩提,行于正法,而无所行,亦无不行,为化众生,正愿。   愿我先世以及今生所种善根,以次善根施与一切无边众生,悉共...而无所行,亦无不行,为化众生,正愿。   南无阿弥陀佛啊. ...

    弘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553883.html
  • 云何说『众生悉有佛性』

    功德,而得成就,於他而生爱念;()由般若故,灭自爱念;由大悲故,生他爱念;()由般若故,凡夫执;由大悲故,二乘执;()由般若故,涅盘;由大悲故,生死;()由般若故,成就佛法;由大悲故,成熟...众生离下劣心故』。有诸众生未闻佛说有佛性理,不知自身必当有得佛义故,於此身起下劣想,不能发菩提心,今欲令其发心,下劣意故,说众生悉有佛性;()『为离慢下品人故』。若有人曾闻佛说众生有佛性故,因此发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4457748.html
  • 供佛的真实意义

    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一法。即实际理体,“一法立”;六度万行,“一法”。而二者统一于中道,即诸法的真实相。如《法华经》的要点,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真如要随缘,不变随缘;随缘又离真如,即...,我之榜样,见像即提醒自己,功德大焉。  灯:一是表无我,二是表光明智慧,见到灯即想自己应向光明智慧路上走。  香:(一支即可)代表戒学定学,也表示诚信疑,虚即信愿。  花:表菩萨道(修六度万行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262388.html
  • 柏林禅寺首次水陆法会杨勋居士请上堂法语

     实际理地不染一尘,佛事门中一法。不染一尘故知罪性本空;一法故知万善齐彰。  今者水陆道场圆成一期胜会,佛事周隆,坛上诸师捍劳作法,斋主虔诚上香设拜,所忏诸罪罪性本空,返本还原,隔纤毫,所求...,拨开迷障,彻见本来,当下即与佛祖同一鼻孔出气。诸仁者若能会得此意,则枉听闻佛法,得遇善知识。  本寺自赵州老人开法以来,设无门关,传柏子禅,接续如来慧命,广开不二法门,彪炳史册,辉映禅门。兹值十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763225.html
  • 临终关怀──面对死亡

    令当事人误解、误判己身病情,来不及完成“未竟之事”或余愿未了,致带著深深、遗憾、懊悔而离开世间。所以医院对临终者不是最适当或唯一去处。  二、听到噩耗开始,绝望即相随弃;不论王侯将相、大亨或小民...中,令四十三岁中年的我热泪盈眶,尤其家有幼儿者,感受特深。当身为父母,穷一生精力尚不能陪伴子女成长、茁壮就要离去时,那是多么的,一种不甘的无力感无法逝去。文中病人(父亲)告诉子女:“能陪我超越死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0068498.html
  • 水月空花酬众生

    的贪,也就是虚妄呢?如何让此生空过呢?”自己也觉得有很多人存在这个问题,因为自己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存在这个问题,还为这个问题又问、又说、又记、又写的。 对于小乘佛教来说,证到“空”就完成了,可是究竟。不要小看小乘的这些人,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很难做到的。我们通过学习,修行,体会,似乎好像也能明白,这里要注意这个似乎好像,因为这个似乎好像就会反复,只有证到了,才不会有反复的问题。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空性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3421488711.html
  • 唐诗僧灵彻情寄华顶

    看到眼前景物不是静止的,而是在变化着,这说明他望的时间很久,说明他被眼前景物所吸引,依依,不忍离去。诗人的一往情深,完全包含在写景之中。李白送孟浩然诗的后二句是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”,眼前景物在不断变化,诗人却还是痴痴地久立在江边,他对好友的依依之情,就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绘来表现的。一对物,一对人,都不是单纯的写景,而是借眼前之景,抒我心中之情。魏泰在《临汉隐居诗话》中说:“...

    杜世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4589840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关于认识魔障的教言

    舍殊胜觉性菩提心。”这个非常重要,《普贤行愿品》长行文中也有“菩萨业供养、离菩提心供养”,菩提心和菩提行这两者,我们永远也不能舍弃。如果你没有舍弃觉性菩提心,对布施至智慧之间的六波罗蜜多就会全心投入,...你出“违缘”的。 但如果你比较精进,魔障就会层出不穷。不过,对特别精进、智慧高的人,魔众也会知难而退。《般若摄颂》中说:有四种非常精进的人,魔众不会找他麻烦。哪四种人呢?一、利益众生菩提心之人;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991034.html
  • 现在人学佛得力的原因

    第一、心外求法,遇事即求佛、求法、求僧,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,学佛必须要自学、自修、自证。 第二、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,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,贪求,以致烦恼如故。殊不知学佛是...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、自性的显现,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,这就是见性!再经过除习的锻炼,就是保养圣胎,让它发扬光大,即能圆证菩提,倘若对境心有粘着,更或念念,那就不能自诩见性。要知道妄自尊大,未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5794674.html